中国网北京7月27日讯(记者 葛蕾)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氨本┲兄嵯摺庇晒糯始夜方ㄖ?、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氨本┲兄嵯摺?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通过实施“北京中轴线”申遗?;?,系统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全面提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だ砟詈凸芾硭?,有力凸显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的整体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3);“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标准4);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す芾碜纯?。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体现在其作为都城核心的延续性,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可保持其现有形式的必要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切实履行《?;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氨本┲兄嵯摺钡玫酵咨票;ご小V泄绦吵镒龊檬澜缥幕挪;す芾砉ぷ?,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借助亚洲文化遗产?;ち似教ǎ贫拿鹘涣骰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12年,分申遗启动阶段(2012年至2016年),全面加速阶段(2017年至2021年),攻坚冲刺阶段(2022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连续召开9次部市合作联席会议,统筹解决申遗迎检重大问题,出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ぬ趵泛汀侗本┲兄嵯弑;す芾砉婊?,建立央地跨部门协同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推进考古发掘研究,取得正阳桥、天桥、南段道路遗址等重大发现,填补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空白”。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1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申报文本;2023年8月,圆满完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技术评估;针对专业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先后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两次提交补充说明材料,并派代表团赴巴黎参加专业答辩,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详细说明北京中轴线的时空框架,清晰阐述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的延续性和古代与近现代部分的整体性,深入阐释“中”“和”传统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2024年5月30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形成评估报告,作出将“北京中轴线”直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高评估结论,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以北京中轴线申遗?;のナ执本├铣钦灞;?,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び氤鞘蟹⒄沟谋缰す叵担峁┝酥泄咐椭泄?。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