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文物?;ち煊虼砦啤凹忧课奈锉;ご兄谢拿鳌庇胫型饧钦呒娼涣?。文物事业发展的每一项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文物?;すぷ髡叩闹腔塾爰崾?。他们或扎根田野,用脚步丈量历史,或心怀敬畏,用匠心守护遗存,以实际行动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
对文物保护的热爱,在他们穿越春夏秋冬、山地河谷的足迹里——
“2019年村里招聘长城?;ぴ?,我第一个报了名?!蔽耸鼗ここ牵本┦醒忧烨舜锪胝蚴看宓某こ潜;ぴ绷鹾煅?,每天徒步十几、二十几公里的山路,“去年7月,天气预报说有大暴雨。我召集全体长城保护员,每人扛两捆塑料布上长城去苫盖,?;ここ乔教?。”尽管辛苦,刘红岩信念坚定:“我会继续把工作做好,把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守护好。”
立志“做文物的传承人、守护人”,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王龙扎根新疆吐鲁番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工作?!暗谌挝奈锲詹楣讨校掖於釉钡鞑榱?108条坎儿井。作为吐鲁番区域的第四次文物普查指导员,我走遍了北部天山的每一个峡谷、每一个河湾,新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古岩画、古建筑74处?!蓖趿?,科技创新给文物普查带来了很多质的飞跃,提高了效率、范围和覆盖率,“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文化遗产的热爱?!?/p>
对文明根脉的珍视,在他们扎根田野、寻觅历史的坚守里——
“考古学对研究没有文字之前的古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西藏?!崩醋晕鞑匚奈锉;ぱ芯克南母裢汛邮挛奈锟脊殴ぷ鹘?0年。今年,他主持的项目“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玛不错遗址地处海拔4500米的地方,它的发现为西藏中部史前文化首次寻找到了距今4000年前的“历史源头”,也为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可信的佐证?!跋乱徊轿颐羌苹运性繁;ず驼故纠谩!毕母裢阉怠?/p>
对文明薪火的敬仰,在他们潜心修复、创新讲解的探索里——
“我们在工程修复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等科技对建筑存在的问题‘精准用药’,建筑修复过程中尽量使用原来的老构件?!崩醋灾泄幕挪芯吭何幕挪;す屎献髦行牡牧鹾盒?,长期参与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项目,在吴哥古迹修复工作中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拔颐且绦牍谕饨涣?,加强文物保护的合作利用,与国际上先进的文物?;だ砟詈图际醴椒ń庸?,进一步做好文物?;??!绷鹾盒怂怠?/p>
20余年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坚持为游客讲述敦煌文化。对她来说,讲解是在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如今,前沿科技手段赋能敦煌文化的传播。例如“飞天”专题游览线路,在敦煌数字化资源、虚拟增强技术等加持下,游客参观结束后可以在窟外拿起手机,和洞窟里飞天形象、九色鹿形象合影留念,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的效果?!拔液屯哦右不岵欢咸剿鞔葱拢泻胙镏谢判愦澄幕鞒龉毕??!彼问缦妓?。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9日第06版)
记者:何思琦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