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快餐500一条龙,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100元泡妞电话

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我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目前已达30处

发布时间:2022-10-17 09:06:12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王 浩 王明峰 | 责任编辑:苏向东

我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已达30处

聚传统智慧 显生态价值(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近日,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灌区、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处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

我国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悠悠岁月长河里,古人建设了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

这些灌溉工程润泽平畴沃野,饱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许多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新添的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哪些特色?目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该如何继续?;ず谜庑┕灞Γ?/p>

巧妙利用自然条件,凝聚古人治水智慧

从天府粮仓到江南水乡,从连绵丘陵到低洼之地,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属于不同类型的灌溉工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成都平原,岷江奔涌。千百年来,通济堰灌区引清水浇灌万顷良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党委委员李忠孝介绍,通济堰依河势水势而建,进水口选在岷江、西河、南河交汇处,充沛的水源满足了灌区农业用水需要。筑坝开渠还顺应地形走势,可让河水自流入田,有效降低了用水成本。此外,辫状渠系也是通济堰的一大特色。干渠纵横贯穿,支渠斗渠交织延绵,宛如发辫?!昂榉宓嚼词保枳吹那挡贾每赏乜砗哟?,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少损失。”李忠孝说。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核心区位于江苏泰州兴化市?!罢饫锸抢锵潞痈沟氐暮凑釉蟮卮椴甲徘蛲蜃型燎?。古人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垦田,造就了万垛齐耸、千河纵横、稻田棋布的壮观景象?!毙嘶兴峙┐逅胨帘3挚瓶瞥ぶ烊倩劢樯?,垛田建设持续开展,逐步发展成包含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在内的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并沿用至今。

在浙江省松阳县,青山环抱间,松阴溪蜿蜒向前。坐落于此的松古灌区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八晒殴嗲运梢跸?,筑堰蓄水,通渠引水。干支毛渠互相交织,串联起一座座河塘,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千百年来,当地还探索出了轮灌制,上下游依次引水灌溉,提高了用水效率?!彼裳粝厮趾雍芾碇行闹魅卫畛笔に怠?/p>

落差近千米的陡坡梯田,是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的特点。这里梯田层层叠叠,依山延绵,似螺似链?!吧媳ぬ萏锍浞痔逑至俗鹬刈匀?、顺应自然的理念,山顶森林茂盛,涵养水源;溪水顺山而下,节省人力;梯田沿山体布置,垒石筑埂,保持水土。完善的灌排体系形成了山养林、林蓄水、水润田、田保土的良性循环?!苯魇∷幕旃抑魅握既紊樯?。

“新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创造性地设计建造而成的。这些工程具备引水、蓄水、配水、排水、防洪等完备功能,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水智慧、哲理、工程技术与管理理念。”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高占义介绍。

“历史上,我国建设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沿用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一座座活态的水利工程博物馆?!备哒家逅?。

在灌溉排水、防汛抗旱等方面仍发挥效益

不久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水稻喜获丰收。“今年村里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30亩,亩产达780.2公斤。”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说。

沉甸甸的丰收,便受益于通济堰。作为一座灌排兼容的水利工程,通济堰至今依然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任务,灌溉面积达52万亩。

通济堰管理处运管科高级工程师陈志明介绍,通济堰因地制宜,巧妙地实现了灌溉、抗旱、防洪等综合功能,还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通济堰灌区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供水能力不断提升。

一座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松古灌区至今仍灌溉着16.6万亩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让潺潺流水源源不断滋润着稻田;去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潦河灌区,是江西省兴建最早的多坝自流引水灌区,目前灌溉农田33.6万亩,惠及人口26万……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也在逐步释放。

路从景中穿、人在画中游,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凭借着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拔颐浅浞滞诰蛩仙?、湿地公园、生态水面等潜力,鼓励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垛田再生‘金’?!敝烊倩鬯?。

在?;ぶ蟹⒄?,在发展中保护

“灌溉工程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是祖先的宝贵遗产。守好瑰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潮胜说。

李潮胜介绍,松古灌区不仅有丰富的古堰水文化遗产(物),还保存大批相关的榜文、碑刻(志)、摩崖石刻、文选等资料。

“我们已发现和验证元、明、清时期的碑刻14方、榜文18篇,真实还原了灌区立项选址、政策处理、水量配置、长效管理等近乎所有古堰水事管理事项,这些是研究我国中小流域灌区古代灌溉工程的宝贵实物文献?!崩畛笔に?。

“我们在全面摸排、收集、整理遗迹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博物馆、推进现场水文化展示工程等,为灌溉工程遗产?;ず痛刑峁┲匾靥濉!崩畛笔に怠?/p>

朱荣慧介绍:“去年兴化水利文化馆建成,围绕垛田水利历史、文化和遗产?;?,全景展示‘锅底洼’的地形、垛田的形式和五湖八荡七纵七横的水网特色,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垛田文化?!?/p>

同时,管理保护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崇义县出台对上堡梯田的管理?;ぶ贫?,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设立?;でC忌绞幸步徊浇⒔∪挪逃逑?、保障措施体系、文化挖掘及展示体系、利用与发展体系等,让千年古堰持续造福灌区人民、服务地方发展。

高占义建议,今后相关部门应着重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编制灌溉工程遗产?;び肜霉婊砗帽;び敕⒄估玫墓叵?,探索长效管理运行机制,让古老的灌溉工程遗产持续焕发生机。

此外,专家建议,下足绣花功,深度挖掘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使之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记者 王 浩 王明峰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