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ち舜蠡嵩谏挛魑靼部?,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ぞ榻涣?,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同日,大会回顾了近年来亚洲各国文化遗产?;さ睦?,并发布了《亚洲文化遗产?;ち宋靼残浴罚ㄒ韵录虺啤段靼残浴罚?。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类文明一贯的开放包容态度,也展现了新时代我们自身文化遗产?;さ木橛胫ρ侵薰蚁喙毓ぷ鞯某晒?,更彰显出未来深化亚洲文明交流的方向。
文明因故步自封而丧失生机,因交流互鉴而充满活力。新时代的中国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的文明合作,尤其在亚洲用力颇多。在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国将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ば卸背晌嵋槌晒?;2021年,亚洲十国共同发起亚洲文化遗产?;ち?,27国共同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ば卸某椤罚?023年,我们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接着于首届亚洲文化遗产?;ち舜蠡嵘戏⒉肌段靼残浴?,经过多方响应、携手前行,亚洲文化遗产?;ち艘压婺3醭?、硕果渐丰。
文化遗产?;ば枰运嫡?,也需要行动派。文明是先人的遗产、世人的资产、人类的不动产。各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道路上,既要把握现代化共同特征,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既有的文明,无疑是最基本的国情、最显著的特色。新时代10年,从敦煌莫高窟到广汉三星堆,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我国的文化遗产?;こ杉橙?。同时,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故而秉持立己达人的立场,在“全球文明倡议”中“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如是言,更如是行。历数中国的56项世界遗产,有些即是同邻邦一道?;さ牡浞?。如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于几方共同努力的跨国遗产。此外,中国已在柬埔寨等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ば薷聪钅?,与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亚洲14国联合开展20余项联合考古合作。亚洲文化遗产?;さ耐缬?,文明互鉴的共识越来越强。
世界文明百花园欢迎游客如织,更期待园丁成群。现有成就尚不足喜,未来任务依旧艰巨。作为古代文明摇篮和人类灵感源泉的亚洲,虽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城镇、文化景观、自然遗产等,但受困于城市发展、自然灾害、武装冲突、偷运劫掠等因素,部分遗产惨遭厄难。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数据,全球濒危世界文化遗产约有50%位于亚洲。严峻的现实提示每个亚洲国家:世界文明百花园不仅要有观赏驻足的游人,更需要悉心栽培养育的园??;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各国注重?;ぃ残枰步ㄉ疃认低澈献鞯钠教?。首届亚洲文化遗产?;ち舜蠡岬恼倏∈翘庵杏τ兄澹段靼残浴返姆⒉蓟嬷屏私窈蟊舜斯蚕灞;び氪写缶俚暮昀锻迹庖布辛恕叭蛭拿鞒椤敝泄赜凇肮餐技忧抗嗜宋慕涣骱献?,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主旨。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会围绕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重点内容和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重要部署开展重点工作,从而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增强文化遗产外交工作新实效。
亚洲文化遗产承载着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文化财富、历史记忆,它的完整与否,关乎各国的道路选择,亦关乎人类文明的命运走向。相信借首届亚洲文化遗产?;ち舜蠡嶂趸?,各国将得以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合作,朝着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持续迈进。
(作者:王学斌,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教授)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5日 02版)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