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在沉船遗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5月20日摄)。新华社发
5月21日,完成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布放我国首个深??脊潘掠谰貌饣婊恪M?,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网友表示:“沧海桑田!有悠久文明的中国,不管地下还是海底,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贵财富?!?/p>
开启新篇章
“叹为观止”“这么多瓷器”“只看着照片就感觉很激动了”“太壮观了”……在新华社微博发布的沉船水下实景照片下,网友感叹。
据新华网报道,5月20日,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了我国深??脊诺男缕?。
据了解,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由深潜器搭载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后,研究人员能够借助长基线定位系统对永久基点进行位置标定,为开展对古代沉船的精准考古调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两处古代沉船遗址的“露面”源于去年的考古调查。央视新闻发文称,2022年10月,深??脊诺鞑橥哦釉谖夜虾N鞅甭狡略?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其中一号沉船遗址以瓷器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二号沉船遗址以大量原木为主,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调查显示,南海西北陆坡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脊诺闹卮蠓⑾?,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惫椅奈锞挚脊潘舅境ゃ蒲橇炙?。
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新华网发文称,这一重大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深??萍加胨驴脊趴缃缛诤?、相互促进的美好前景,标志着中国深??脊畔蚴澜缦冉铰踅?。
不少网友评论道:“有种和过去时空接轨的感觉!”
新技术、新装备
用科技之钥,打开历史之门。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过程,是一次深??萍加胨驴脊诺耐昝廊诤稀?/p>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报道,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别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基于前期相关海底探测结果,在2022年10月23日“深海勇士”号第500潜次发现的。
“近年来,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自主部署研发的船载多波束系统、应急救援打捞作业工具、水下无人探测平台等系列技术和装备,为深海文物水下发现打捞奠定了坚实基础?!敝锌圃荷詈?蒲в牍こ萄芯克蒲Р扛敝魅纬麓魉?。
中工网刊发的报道指出,对于具有高技术门槛的深海考古,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深??脊攀乱捣⒄固峁┝思崆康募际踔С拧?/p>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表示,在此次考古调查中,首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比如在深海沉船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使用长基线定位技术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度与准确性;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古记录。这些对于水下考古技术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水下考古发掘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人民网报道,此次考古工作利用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潜载测深侧扫声呐获取了沉船区域水下全局分布图,为快速厘清文物分布范围、测绘基点选址及文物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图像支撑。
据新华网报道,针对文物现场观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蒲в牍こ萄芯克迷厝?无人潜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馈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清理装置等,对海底文物进行无损的?;ば蕴崛?,对被沉积物覆盖的关键文物进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学家进行原位观测。
陈传绪介绍:“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技术装备,包括‘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狮子鱼一号’??厮禄魅说?,同时开展深??脊殴丶际豕ス睾妥ㄓ米氨秆蟹?,为深??脊殴ぷ魈峁┯辛χС?。”
微博网友“空山新雨”评论说:“感谢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历史?!蓖选盎⑿ゾ盘臁绷粞运担骸捌诖嘈卸脊糯词栈??!?/p>
深海持续探索
深??脊攀鞘澜缢驴脊叛芯康那把亓煊?。近年来,我国深??脊盘剿鞑恢?,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中工网报道,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蒲в牍こ萄芯克⒅泄êD希┠虾2┪锕莸鹊ノ幌群笤谖魃潮苯负S?、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此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调查工作,是我国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据人民网报道,此次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唐五代以来南海海上航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这一发现,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制定水下考古调查方案,开展已提取出水文物的?;ば薷?。海南省人民政府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在相关海域开展海上巡查、监测,保障文物安全?!便蒲橇纸樯堋?/p>
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据央视网报道,其中第一阶段将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实施。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し桨?。
深海考古,要科技也要人才。这次深??脊哦佑晒椅奈锞挚脊叛芯恐行摹⒅泄蒲г荷詈?蒲в牍こ萄芯克?、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组成,成员近30人,包括考古学、文物?;ぁ⒌厍蛭锢硖讲?、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机械电子等领域科研人员,分为物探航测、深潜作业、文物?;?、测绘记录、摄影摄像、资料汇编6个组,开展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这次任务。
据中工网报道,国家文物局将会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进一步加大深??脊殴ぷ髁Χ取R砸缓?、二号沉船为重点,在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常态化开展深??脊诺鞑?,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股詈?脊殴丶际豕ス睾妥ㄓ米氨秆蟹ⅲ涌旖ㄉ枭詈?脊湃瞬哦游椤G惺导忧苛酱Τ链胖返谋;す芾?,确保遗址和文物安全。(陈振凯 侯婧怡)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