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有多难?良渚在这一难题上提供了哪些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访谈专访了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文物?;ね哦痈涸鹑烁吆Q濉?/p>
新华网:中国的世界遗产当中,有哪些是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做好潮湿环境土遗址?;ず托心男┲匾壑??
高海彦:土遗址主要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遗址,它是要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中国57项世界遗产里,只有良渚遗址属于潮湿环境土遗址。
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让深埋地下的土包重现天日,让游客更好地看到城墙、水坝等的真实模样。二是不断探索遗址的呈现方式,让游客更能感受到良渚文化的价值。
新华网: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是一个文物?;ち煊虻氖澜缧阅烟?,攻坚这一难题的意义何在?
高海彦: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兼具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双重特性,特别容易出现渗水、苔藓霉菌等生物破坏,以及裂隙、冲沟、坍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遗址的保存寿命和展示。
关于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目前全球都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攻克这一难题,将为全世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新路径。
新华网:今年7月,正值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两周年,杭州与敦煌环境各异,为何能够“牵手”?两年来双方共同攻克了哪些难题?
高海彦:良渚遗址与敦煌遗址均有土遗址?;さ男枨?。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敦煌研究院在石窟与土遗址?;ぱ芯糠矫嬗凶欧崴冻晒?,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石窟寺和土遗址?;ぱ芯孔钣惺盗Φ谋;た蒲械ノ唬⒘斯谖幕挪煊蚴赘龉夜糯诨胪烈胖繁;すこ碳际跹芯恐行摹?/p>
以“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すこ碳际跹芯恐行亩戏种行摹蔽У悖间竞投鼗汀扒J帧?。双方树立“以?;の ⒁匝芯课诵?、以弘扬为目的”的理念,依托敦煌研究院在土遗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ぱ芯恳约拔幕胙锓矫娴木楹褪盗Γ瞥笔肪惩烈胖繁;ぜ际酢⑼烈胖芬挪嗖?、数字再现等内容,共同开展项目建设、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多层次、高水平、长期性的战略合作。
我们还努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升土遗址?;た萍即葱履芰涂萍加τ盟?,推动形成一批科研成果、示范案例和技术标准,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新华网:如今,在潮湿环境土遗址?;し矫?,良渚古城遗址还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高海彦:良渚潮湿环境土遗址?;すぷ鞔颖背乔揭胖房?,到成立潮湿环境土遗址监测?;ぱ芯炕?、实施南城墙、老虎岭遗址?;すこ獭⒊闪⒐夜糯诨胪烈胖繁;すこ碳际跹芯恐行亩戏种行?,再到入围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终评、筹建潮湿环境土遗址?;な笛槭?。
一路走来,我们有幸得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上级部门、科研院校的鼎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首次提出了综合环境控制法保护潮湿环境土遗址的新思路,打造了效果显著的应用展示点;深入开展了展示遗址病害特性研究,初步明确了遗址劣化阈值指标;创新研发了植物与微生物绿色防治试剂,有效抑制了遗址本体表面苔藓、霉菌等病害的发育;构建了重大风险“预测—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控机制,探索出了土遗址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欧洲物理学报》《岩土力学》等重要期刊上发布,向学界展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さ牧间臼导?。
新华网:当前,良渚古城遗址在潮湿环境土遗址?;し矫嫒〉玫某晒谑澜绶段诖τ谑裁吹匚??
高海彦:我们潮湿环境土遗址?;すぷ骰勾τ谔剿髌鸩浇锥?,只能说我们提出的综合环境控制法?;こ笔肪惩烈胖返牟呗院吐躺繁V参锞臀渌嘈鸵胖返谋;ぬ峁┝私杓?,以及我们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可以让国际?;ぷ伊私獾搅间驹谧鍪裁垂ぷ鳎芯砍晒茉谑澜绶段谌〉昧煜鹊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目前,我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遗产上也会进行一些交流,比如今年我们在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了展览等活动。
新华网:在2024年“杭州良渚日”系列活动中,潮湿环境土遗址?;な笛槭医遗?,实验室的成立能为潮湿环境土遗址?;ぷ髟跹墓毕祝?/strong>
高海彦: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すこ碳际跹芯恐行亩戏种行摹苯胧堤寤俗?,并为良渚潮湿环境土遗址?;ふ峡蒲凶试纯倭诵虑馈?/p>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东南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监测?;ぱ芯炕氐戎匾教ǎ钩笔肪惩烈胖繁;せ±砺凵罨芯俊⒐丶残约际豕ス?、专有装备研制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工作,为土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形成多元化、科研能力突出的队伍;二是注重实践探索,发挥良渚土遗址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强化科技赋能,深入现场开展?;ぱ芯?,探索总结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良渚经验”;三是注重交流互鉴,发布系列课题,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从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汲取环境土遗址保护领域的广泛智慧。
新华网:要做好文物保护,相关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高海彦: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我们现在面对的可能是几千年前、上万年前的文物,所以在某个?;し椒挥谐墒熘埃虿灰谖奈锷洗竺婊褂?,一定要等到其各方面都呈现出很好的效果时再使用,否则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逆的。第二是做文物?;すぷ饕芫驳孟滦摹:芏辔奈锬甏迷?,没有历史文献参考,就需要我们从一些细微的角度观察,并寻找各种线索,证实几千年前的先民是如何想的,他们是如何生活等。最后要不怕吃苦,学术科研本身是很艰苦的,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出品人:储学军
策划:车玉明
监制:李晓云 翁璟
编导:马江 刘袁媛
视频:郭妍廷 夏越峤 宋越 张灵
海报:战晓菁
鸣谢:良渚遗址管委会
新华访谈 新华网浙江频道联合制作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